|
|
专业特色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 一、专业简介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立于2001年,2010年被评为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2014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20年获批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依托我校与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济南市教育局合作共建的高层次应用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研究院,秉承创新、应用及国际化教育理念,积累了包括省级精品课程群、省级教改课题、省级教学成果奖、省级优秀专业教材等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系列教育资源,成为在山东省有一定影响并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专业。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着眼山东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基于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办学定位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化、职业化的特点,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能够满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系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数字贸易的运营模式和平台规则,具有贸易环境分析能力、国际市场拓展能力、国际商务管理能力,能够胜任涉外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管理、调研和实际业务操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招生计划
注:招生计划以正式发布的招生简章为准 四、课程体系 以全球数字贸易高速发展为契机,将课程与国际贸易新业态相融合,构建“数字+贸易+英语”的多样化课程体系。专业主要开设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学、数字贸易、电子商务、国际商法等核心课程以及数字贸易平台运营、数字营销、数字贸易规则与运行、大数据分析(Python)等选修课程,增强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国际元素,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全球战略思维。 五、师资队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目前拥有专任教师10余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为100%,博士及在读博士6人。聘请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孔庆峰和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培志担任特聘教授,指导专业发展。在专业相关的学术组织担任理事及以上学术兼职4人,校外实务导师4人,逐步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学缘结构完善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六、专业特色 1.明确国际化办学理念 专业坚持应用型、开放性、国际化定位,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6名教师有境外留学或访学经历,学生可参加学校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等合作的多个海外访学项目。 2.推进产学研合作 专业依托与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济南市教育局合作共建的高层次应用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研究院,积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库与人才培养服务。通过校企合作育人、主办丝路电商研讨会、山东省自贸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全方位加强“校企”、“校地”合作,与山东省商务厅、山东省跨境电商商务协会、山东省自贸区济南片区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发挥社会服务功能。 3.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包含校内实训、企业实践、综合实践等三大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力保证了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 4.丰富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由“思想引领、文体活动、实践拓展、志愿公益、技能特长”五个常规活动板块和“学科竞赛、学生科研、创新创业实践”三个创新板块构成,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七、毕业生发展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10%以上的毕业生考入山东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历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大部分学生进入进出口企业、跨国公司、各类金融机构和机关事业单位从事经营管理工作,也有部分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成绩斐然。 八、教研成果 截至目前,专业建成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成人教育特色课程、5门校级优质网络课程、2门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和10余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近5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团队教师共承担教科研课题58项,其中参与省部级以上教科研课题10项、厅级教科研课题34项。教师公开发表教研论文25篇、科研论文46篇,其中,发表CSSCI论文5篇。出版教材8部,出版学术著作5部,申请软件著作权5项。教师获奖29项,其中获得省厅级教研科研获奖10项。 九、优秀毕业生
十、联系方式 13156191735(张老师) 15666016125(王老师) |
|